两周前登录大陆市场的云存储工具“时光小屋”,打算“为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一个以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形式记录孩子成长经历的空间”。目前,“时光小屋”注册用户数已近20万,台湾地区占一半,大陆用户占比超30%,日新增用户1000名,日均上传照片近10万张,日均上传视频3000段。
围绕母婴垂直领域做事情的创业团队不少,比如针对孕期妈妈做母婴社区的“宝宝树”、为备孕期父母和产后妈妈提供育儿知识的“春雨育儿医生”,这些产品在使用上都有短期性的特点,用户只会在某段特定时期内使用。而最近登录大陆市场的云存储工具“时光小屋”在做的则是另一回事:为每个有孩子的家庭提供一个以文字、图片、视频形式记录孩子成长经历的空间。
现在的“时光小屋”很像一个围绕孩子、基于家庭的私密博客。用户在添加宝宝基本信息(姓名、出生日期、性别)后,就可以生成宝宝的专属页面,上传照片、视频、文字,并设置其私密性。上传内容会以时间轴的形式显示,且支持用户进行简单编辑。一般来说,“时光小屋”会自动读取照片、视频的拍摄时间,并将其排列在时间轴的正确位置上;但如果因丢失时间信息而导致排列错位,用户可自行对日期进行编辑修改。
另外,“时光小屋”还加入了一些社交元素,不过都很轻量,而且以强关系为主。用户可以通过通讯录、微信等邀请家人或粉丝团关注宝宝,也可以通过“寻找伙伴”来关注朋友孩子的成长动态。针对每条上传内容,“时光小屋”提供了评论、喜欢、分享到微信或新浪微博等基础功能。“添加宝宝的用户当中, 90% 都是妈妈,之后会邀请爸爸加入;爸爸会经常看照片,不过上传照片的频率显然不能跟妈妈比,”时光小屋创始人刘杰说:“这跟传统文化有关,不过能一起观看、分享孩子的成长经历,父母双方都会觉得很温馨吧。”
“时光小屋”在 2012 年 12 月上线,之前只提供面向台湾、香港地区的繁体版和面向美国、欧洲地区的英文版,两周前才正式推出大陆简体版(支持iOS、Android、Web平台),目前来看收效不错。刘杰向 36 氪透露,“时光小屋”目前注册用户数已接近 20 万,台湾地区占了大约一半,大陆用户占比超过 30%;日新增用户近 1500 名,其中台湾地区日均增长用户数超过 450 名,大陆地区每日新增用户从原来的 100~200 名,扩增到现在的 1000 名;用户日均上传照片近 10 万张,累积上传照片超过 1500 万张;日均上传视频 3000 段,每段视频平均时长为 1 分钟。
面对快速增长,这支来自武汉的 11 人技术型团队计划将“时光小屋”在台湾的成功模式复制到大陆,接下来要重点解决存储方面的问题。与台湾相比,大陆地区的网络环境不太令人满意,下行环节(浏览照片、观看视频)还可以,但是上行环节(上传照片、视频)带宽偏低,上传速度过慢,这会很影响“时光小屋”的用户体验。刘杰称,团队中负责 iOS 前端的两位工程师会主导解决这一问题,他们曾分别就职于腾讯和搜狐视频。
另外,“时光小屋”也计划优化现有产品,增强自动检索功能,并推出增值服务。用户现在可以用上传的照片做成一本电子相册。“时光小屋”团队正在同多家打印店谈合作,后续会推出打印服务。“时光小屋”还打算优化算法,在大陆版中引入推荐机制,为大陆妈妈匹配一个拥有同龄孩子的台湾妈妈,让她们彼此可以交流育儿经验。这样做是因为台湾妈妈相对来说比较活跃,大陆地区的育儿知识好多都来自台湾。根据台湾、欧美用户使用“时光小屋”的习惯,刘杰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:地理位置上距离越远的用户,与对方沟通交流的活跃度反倒越高,比如台湾妈妈就喜欢与美国妈妈互动。这可能是出于时髦的考虑,也可能是因为距离相隔比较远,在保护孩子隐私方面会少很多顾虑。
不过,刘杰说“时光小屋”并没有做社区的打算,加太多元素反而会让“家庭云存储工具”变得不纯粹。目前,“时光小屋”里的沟通交流,仅限于在上传内容下进行评论。
当我问到,随着孩子成长,父母为孩子拍照片的频率越来越低,当他/她十几岁、二十几岁离开家的时候,这个空间还能留得住当初的父母么。刘杰跟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:我母亲搬家搬了十多次,好多东西都丢掉或不见了,但是有一本相册压在箱底,泛黄了,她还一直带着,里面有我小时候的照片,她现在看的频率比较少了,但那是人生当中最宝贵的财富。“也许多年以后,我们会推出‘当年今日’这类的小功能,在特定时间为父母推送孩子儿时的照片或视频,”刘杰说。
我突然想起奶奶家的老房子里,电视机旁边摆着的那张 14 寸左右的木质相框,里面的黑白照片定格了她两双儿女儿时的调皮模样;彩色的照片里,记录着她六个孙女的童年时光。当我们在外各忙各的,奶奶大概也会时不时地在照片里寻些昔日温情吧。我也想起了母亲用我一路越来越少的照片,在外订制了一本成长相册,在我 19 还是 20 岁生日那天当礼物送我。移动互联时代的确改变了我们记录、存储、沟通的方式,但情感的表达和需索,也许千百年来都没有太多变动。
“时光小屋”是一款才创业不久的产品,我挺认同它专注于“记录”与“存储”的“小而美”初衷。也许以后除了提供打印服务外,它也会横向做更多的事情(比如母婴商品导购),但“勿忘初心,方得始终”吧。同时,也可以关注下做同类产品的团队,比如国内的扑满日记、彩艺以及国外的ukky等。
来源:36Kr